寫作此文時查詢資料,得知一段有關「馬山觀測所」的重要歷史。
卸任世界銀行副總裁、著名經濟學者林毅夫,當年喧騰一時的叛逃案,就發生於此。
民國68年1月1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「告台灣同胞書」,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宣佈,停止對金門持續20年的「單打雙不打」砲擊。兩岸之間由國共兩黨30年的軍事對峙,逐漸轉化成統獨之間的政治對峙。
當時以台大學生投筆從戎,得到蔣經國的特別提攜眷顧,並集重點培養於一身的金門防衛司令部284師馬山連上尉連長林正誼(後改名林毅夫),從台灣探家返回金門約一週後,於68年5月16日夜身上攜帶著軍籍證明及有關資料,從金門抱著籃球泅海到廈門,投奔中國人民解放軍,全台為之震驚。
林正誼的行為並不屬於個案,國共內戰中,雙方即存在互相招降對方軍人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更是愈演愈烈。回顧往年多起的「反共義士」架機來台案,就是最典型的真實寫照。起義來歸的中共軍人可獲得高額獎金,據查民國49年~78年間,駕機投奔就有13起,我有印象的包括范園焱(民國66)、吳榮根(民國71)、孫天勤(民國72)、王學成(民國72),以及同年劫民航機的卓長仁六義士等,件件都是大新聞。對於反攻大陸,解救大陸同胞的神聖使命來說,這些都是一劑又一劑的強心針。
民國80年,中華民國政府終止動員戡亂後,不再視中共為叛亂組織,「反共義士」也漸次成為歷史名詞,而對於一些劫持民航機來臺者,不僅不再有相關獎勵,並為了配合國際反劫機公約與本國反劫機法律,而改以劫機罪名判刑入獄。
不知道為什麼?對金門的「馬山觀測所」有股莫名偏好,很想去那裡走走、看看。
「馬山觀測所」被安排在第二天的行程。在長榮山西拌麵用完中餐,騎上 JnJ No1,準備探訪這個景點囉!途經一大片高梁美景,中秋時節已呈現黃澄飽滿狀,田間插上幾支白旗,應該是類似稻草人驅趕鳥類的作用吧!
筆直的林蔭水泥道,正是通往馬山觀測所!這一路的景觀都很不錯。當見到石頭縣長在全金門各處樹立的「地名石頭」,目的地到了。大門鐵欄柵旁的崗哨未派衛兵,可自由進出。不過,這裡仍是派有駐軍的軍事要地喔!
經過「馬山」石頭後,兩旁路牆繪有紅黑灰三色迷彩。遠遠就看見盡頭的紅底白字「還我河山」標語。
牽著 JnJ No1 往前,到了藏著神祕感的「馬山播音站」。在兩岸對峙時期,擔負著對大陸心戰宣傳的重要角色。大小金門共設四處心戰喊話基地:馬山、古寧頭、湖井頭及大膽島。而永遠的軍中情人-鄧麗君,曾多次到此向大陸同胞播音!
鄧麗君播音內容,如下:
親愛的大陸同胞們,你們好,我是鄧麗君。
我現在來到金門廣播站向大陸沿海的同胞們廣播,我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,我很高興地能夠站在自由祖國的第一前線金門,我感覺到非常地快樂、非常的幸福。
我希望大陸的同胞也可以跟我們享受到一樣的民主跟自由,唯有在自由、民主、富庶的生活環境下,才能擁有實現個人理想的機會;也唯有全體青年都能夠自由發揮聰明才智,國家的未來才能充滿光明和希望。
我希望很快地能夠再回到金門,跟金門的弟兄們見面;當然,還有跟沿海的大陸同胞們通話。
在這裡祝大家身體健康,民主萬歲!謝謝!」
當年大陸廣為流行這句順口溜:不愛大鄧愛小鄧,白天聽大鄧晚上聽小鄧。大鄧指的是鄧小平,而小鄧指的便是鄧麗君了,在大陸政治壓倒一切的狀況下,足證其魅力。
據說大門兩側原有一副對聯「瓦解匪軍士氣、弘揚大漢天聲」,修復時未予以保留,否則正好為其設立目的留下最好註解。馬山播音站目前未對外開放,無緣入內參觀。
轉過岳飛所書字體「還我河山」的標語牆,「馬山觀測所」入口就在眼前。
馬山觀測所為虎軍所建,民國70年完工。位於金門最北端金沙官澳的突出部份,與大陸角嶼距離約2,100公尺,退潮時更只有1,800公尺,是國軍前線中的最前哨,可以掌握福建白河口、小嶝角、刀嶼、大伯嶼、小伯嶼等第一線解放軍動態。
也因距離大陸近,駐守的馬山連素有「天下第一連」的稱號,還曾留下「撼山易撼馬山連難」的豪語,而觀測所外側的哨所,更有「天下第一哨」的美名。歷任元首、要員都曾到此視察,在國軍裁減軍力後,目前仍有兵力駐守,可見其重要性。
此地明初即設有「官澳巡檢司」,是通往金門城古官道的起點,自明清以降,一直是重要的軍事要塞。
馬山觀測所的地下坑道,全長175公尺,高2.1公尺,寬1.65公尺。很興奮可以牽著 JnJ No1 進去,坑道口有幅軍人持槍照。右轉後坑道先直後彎。因為無人,我還在坑道內緩騎呢!這種騎車的 fu 很特別、很不同。來金門前在網路搜查資料時,就看到網友分享在坑道內騎車,我心嚮往之。現在,自己正騎著呢!(註:後來出坑道時,恰見管理人員,她告知單車是不能下坑道的...)
坑道盡頭有一觀測堡,內有四座望遠鏡可供遊客瞭望對岸的角嶼、大嶝、小嶝等島嶼。第一次知道大嶝與小嶝二島是廈門同事想帶我們去,事後上網才知道與金門相距很近,也曾是台灣領土。當下以肉眼就可望見這片土地,心中有一絲絲的惆悵。
↓ 左邊為小嶝島,右邊為角嶼
↓ 由大嶝過來的中國觀光遊艇!
↓ 「虎軍部隊建」碑記,上頭寫著民國七十年元旦完工
↓ 觀測堡內
參觀完馬山觀測所,散步到營區旁海邊,驚見彎月般米黃色細沙海岸,在藍天襯托下,更顯澄靜如詩。轉個方向,見兩位怡然自得的海釣民眾,完全無懼於毒辣太陽。不遠處的后嶼,海巡部隊正在訓練操演。
↓ 近馬山觀測所側為海岸礁石非細軟沙灘,前方為角嶼